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僧读彻明末清初 1589 — 1657
读彻字苍雪呈贡人本姓赵
长洲中峰僧。
有《南来堂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苍雪呈贡人
苏州楞伽中峰有南来堂槁
人物简介
苍雪一五八九—一六五七),名读彻初字见晓,后更名苍雪号南来
云南呈贡人,童年随父祝发于昆明妙湛寺,曾主持虞山中峰寺,与钱谦益吴伟业等交往。
有《南来草堂诗集》。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四
释读彻字苍雪初字见晓
姓赵氏云南呈贡人
生性敏捷,慧悟天成。
童年随父,舍身昆明妙湛,复游鸡足,为寂光水月侍者,讲诵之馀,研穷义谛,文词泉涌,辩者莫当。
年二十五,发志行脚,一笠飘然,遍览名胜,遂达吴门,嗣法一雨。
会明季丧乱,天下多故,不遑宁处,独晏然。
更启法会,欲以慈祥化彼杀机,及居中峰,继主讲席,道风郁鬯,声闻南北。
复兴支公道场,海内宗之。
又以禅暇,与眉叟、玄宰牧斋梅村诸公往复酬唱,诗名藉甚。
生平著述颇富,笔迹尤珍
晚岁讲《楞严》于宝华山,手编未终,踞坐而逝。
书有《遗诫十章词》曰:“无端讲席应宝华,老病人扶上小车。
南国远钟萧帝寺,东阳古井志公家。
苍茫不尽江边苇,狼藉空馀台畔花。
一自云光登说后,独怜沽酒送烟霞。
”“南朝帝业几经衰,碧眼无人辨劫灰。
山抱玉泉荒寺在,峰标金地大僧来。
针锋一拨山河转,枣叶重移殿阁开。
衣钵相仍谁继武,法筵龙象见宏才。
”“闭门莫怪老山僧,打睡从来接上乘。
十日庖羹咽未下,千人讲席病犹登。
鼓将风力声难转,散入烟霞气不胜。
如是我闻知未及,奉行倍受已先膺。
”“最初方便请开经,末后圆通择性灵。
我自无心聊为说,谁人有耳不能听。
蘸乾海墨收佳句,缩小江山入净瓶。
重莫教莲社冷,天涯诸子各飘零。
”“到岸乘风实快哉,亲迎遗像几还回。
香花夹道群情肃,幡盖摩空宿雨开。
人化双虹天上去,泉飞百道树头来。
俨然未散灵山,想望荆溪五台
”“庆喜惯啼抛止叶,饮光解笑示拈花。
而今哭笑俱非是,何啻宗乘辩正邪。
试问此槌曾白否,可怜双眼果青耶。
刹竿倒却门前久,大厦将倾赖木叉。
”“囊虫漉水细微事,粒米同餐展钵巾。
鸡足传衣犹在定,鹅头开戒遍分身。
乡音莫辨难兄弟,老景无多惜主宾。
博取大千凭手掌,陶家游戏转双轮。
”“多闻误堕示儿曹,作饭蒸砂事枉劳。
欲漏未除习漏重,爱根不断命根牢。
无心淫女能成佛,叉手屠儿早放刀。
道眼沧桑何足问,云霄万里一鸿毛。
”“昼长无暑夜无蚊,帷幔虚牵掷扇巾。
好与时人谈笑语,任留知已诉辛勤。
难辞铩羽投林鸟,强作无心出岫云。
一自金经读破久,奈何泄漏尽东君。
”“毛端五色障开经,劳久狂花净眼停。
刁斗更声催𠪾历,明量烟火散荧荧。
摄入川源影,纲相盘回楼阁形。
何物无情头解点,也须说与众山听。
”又《中峰喜逢白公,夜集法公方丈》云:“久别几于消息断,重逢犹记道途间。
两山相忆秋同老,一夜刚随雨到山。
故旧何人堪共话,林峦有主暂投閒。
乱流落叶声兼下,听尽寒岩水抱关。
”又《法公招游狼山,登大观楼》云:“海上危楼壮大观,烟波无尽此凭栏。
江南一水横衣带,天外三山落弹丸。
潮色不来风势紧,客心欲渡浪声寒。
高明知何日,回首斜阳几度看。
”又《解制送恒生还山》云:“满堂瓢笠忽天涯,云水茫茫去路赊。
同坐那知君是客,送行翻觉我无家。
九秋露冷芙蓉色,一夜风吹芦荻花
最是不堪回首处,夕阳江影片帆斜。
”又《铁桥》云:“自堕黄尘每慨然,故乡卿相我无缘。
眼前见画思鸡足,梦里寻家渡铁莲。
苗庶尚潜诸葛洞,儒臣不去小西天
料应难得今生见,先过此桥五十年。
”又《送唐大来还滇》云:“小艇难禁五两风,鸡山有路几时通。
殷勤为我传乡信,结个团在雪中。
”《送元白之燕》云:“一带燕山色,常时入梦间。
平生未到处,今日逢君还。
客路无时尽,秋心不自閒。
塞鸿牵别思,早已出江关
”《挂瓢》云:“抱膝向空坐,偶然同许由
一瓢还似累,何物更须留。
涧响悬孤影,风翻入夜秋。
几时从空出,犹见在枝头。
”《送朗癯入匡山》云:“独向匡庐去,安禅弟几重。
九江黄叶寺,五老白云峰
落日眠苍兕,飞泉挂玉龙。
到时应为我,致意虎溪
”《别吴中诸子》云:“相看了无意,临歧还黯然。
回看吴苑树,独上秣陵船。
春老还山路,江昏欲雨天。
白鸥颇怪我,聚散缘波前。
”其所著书,有《法华珠髻》,并同丽府木公参补《华严海印忏仪》四十二卷在藏。
闻所传诗文,散佚颇多,有《南来堂集》刋入《云南丛书》中。
王渔洋评“当代释子诗,以苍雪为第一”。
卒葬中峰,牧齐为撰塔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通贤明末清初 1593 — 1667年七月二十五日
号浮石
平湖赵氏子。
受密老人付嘱。
报恩
腊八示云。
自舍皇宫入雪山。
六年冷坐绝追攀。
谁知今夜蒲团上。
绀目无端发眚斑。
山僧恁么告报。
祇要诸人拈却炙脂帽子。
脱下鹘臭布衫。
便见古释迦不先。
今弥勒非后。
一切时中。
不倚一物。
净裸裸上无攀仰。
赤洒洒下绝己躬。
千圣不能知。
万灵安可测。
一切坐断。
不漏丝毫。
新正解制示云。
才拴意马不多时。
顷刻隆冬又过之。
耳畔只闻锣鼓闹。
声声敲入𩬆成丝。
大众。
还有不随声色转变者么。
等閒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到恁么地。
可谓知归。
若有人问从甚处来。
切莫道报恩来。
因甚如此。
不将平实对。
正要使他疑。
道泰不传天子令。
时清休唱太平歌。
复举世尊一日。
与阿难行次。
路见古塔。
世尊便作礼。
阿难云。
此何人塔。
世尊云。
过去诸佛塔。
阿难云。
是谁弟子。
世尊云。
是我弟子。
阿难云。
应当如是。
大众。
既是过去诸佛。
为何又是现在世尊弟子。
既是世尊弟子。
为何又作礼。
如是推求。
一一相反。
阿难为何又言。
应当如是。
能向这里。
明得
一切有为法当体即无为。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二
释通贤字浮石姓赵氏当湖人也。
生有奇秉,性厌薰惺。
稍长志学,便怀出世,年十九潜越南海,礼绍宗薙染,因归省父母,以独子苦留。
稍自蓄发,貌为慰解。
后投武源普净庵乘白重相剃度,受沙弥戒于云栖莲,圆具于海宁湛然澄,随侍嘉禾东塔,闻同堂举七贤女尸陀林䛡有省。
归葬二亲,复参證于云门,及闻金粟密道风崇峻,决志归依。
明崇祯辛未,密迁天童,随入侍寮。
未几,思出掩关武原,请辞,密语之曰:“汝三年关后,可随处开堂,厚自保重。
”去经二载,密过嘉禾,破关执侍,一日集众,以拂子属曰:“付汝为众去。
”自是,当湖青莲开法。
甲申冬,主席遁村报昌,顺治戊子,迁海门广慧
甲午牧云谢事天童,延贤主持。
丁酉,迁嘉禾栖真。
己亥,迁宜兴善权
庚子,住虞山福城,退老西山支公白马涧
丁未七月二十五日入灭,世寿七十有五,塔于径山之鹏搏峰下,著有语录行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祥士清初 1631 — 1701
简介
陈祥士1631—1701),字贤裔号希声,生于明崇祯辛未年(1631)十二月十四日,卒于康熙辛巳年(1701)十二月初十日戊时。
拔贡,朝考一等,官四川庆符县知县
有子七人,卒葬平坝嘉禾寨。
以孙陈法贵,诰赠中宪大夫
著有《玉螺山诗钞》。
玉螺山诗钞·序
希声和尚者,平邑乡先生陈子贤裔也。
家本旧族,生而颖慧,长好读书,后以明经入仕,授蜀庆符,以能声著。
继而请养归,事两尊人尽孝,耕田供职之外,无他事也。
年三十六,遂喜方外游,于色空心佛之旨自证自悟,了无疑义,从此闭关静坐,断饮除荤,宛然在家头陀也。
尝语予曰:“惟待高堂事尽、儿女债毕,即薙发入山矣。
”居无何,公被征从军,既佐理于冬官,又分曹于司马,才优肆应,随其所任,无不咄嗟克办。
如是者数年,解组而还。
公曰:“黄粱再梦矣,沧桑再阅矣。
吾顾吾,吾亦笑吾矣。
”遂重葺向所闭关之恒庵,焚香礼佛,披典翻经,依然在家头陀也。
人咸以为希公如是,可了曩时愿行矣。
忽一日,公过余玉山草堂,揖而辞曰:“吾将去矣。
”予曰:“汝何去?
”曰:“吾十年前之语子者,弗记忆耶?
”余恍然久之,亟起止公曰:“汝之养生送死,其于高堂者固尽矣,汝不犹有两子一女,婚嫁未毕乎?
不有老妻幼妾,团圞在室乎?
汝曷去?
”公唯唯而笑。
未几,余游普川,公跨一驴,随一童,衲衣僧帽,非复在家头陀状,飘飘然访予邸舍,云:“吾今去矣。
妻妾儿女,障碍何休?
吾直挥慧剑断之矣。
”余不胜彷徨叱咤,孰谓希公之果能去耶!
是日,送公于莲社堂,作诗曰:“普川市上狂歌客,莲社堂前忽送君。
拂袖不沾儿女泪,掉头肯顾友朋群?
昙摩路指三冬雪,支遁山开一杖云。
紧绊芒鞋追祖佛,宗风震旦好相闻。
” 其时乃乙丑(1685)冬杪,越今十馀载。
希公览昆华,登鸡足,又眺岷峨离堆之胜,观珠崖象浦之奇,兴益佳,道益广。
闻所至之宰官、贵人及州里信善与夫沙门支裔,凡得遇公者无不慕公悦公,朱履白氎,檀鼎香厨,倾心供奉而犹惧其亵也。
嗟乎!
为僧而感人尊信如此,是尚可忽乎哉?
迩者卓锡故山,筑其精舍,将以息游。
函诗一册,题曰《玉螺山集》,属序于余。
余受而展阅,喜希公之禅进,希公之诗亦进也。
盖论诗如论禅,试取有唐一代之诗比拟于诸宗离合之间:其在神龙开元初,则禅家之最上乘也;其在大历贞元中,则禅家之小乘也;其在元和开成末,则禅家之声闻辟支果也。
此惟妙悟者可与谈禅,即可与谈诗。
希公夙具妙悟,故于禅能参最上乘,自于诗不落第二义,余乌能测其所至哉!
然余序公诗而并悉公生平者,欲使世之人知公非僧,乃儒其僧也。
韩昌黎于浮屠文畅思进以儒者之道,矧予于公而可没其家世出处乎?
若然,则公虽入山头陀乎?
不依然平邑乡先生者欤!
因为之序。
康熙丙子(1696)孟夏浴佛日佛放居士谭瑞拜题于玉山草堂。
玉螺山诗钞·序
十二世祖考,姓陈氏,讳祥士字贤裔,晚年释名彻咏,号希声学者称希声禅师
先世江南江都人明洪武中以武功授昭信校尉,从征云南平定普蛮,遂入籍贵州安平县,九世袭平坝卫左所百户
禅师曾祖、祖父皆由茂才三世为县令禅师以拔贡生四川庆符,以能声著。
乞养归里,事二亲毕,被征从军,补工部营缮司主事,转兵部武库司员外郎
五十后解组归,遂不复出。
手葺玉螺山之恒庵,修心净土,深佛海门,所作诗皆随事说法,钳槌后学,题曰《玉螺山说集》,盖如禅家之偈,不欲以诗名也。
旋刻行于世。
嘉庆戊寅(1818),先君子令黄冈
从兄辈自安平来,因索禅师著述,乃出是集于故纸中,零星散乱,令人钞录成册。
久欲重刻,未果。
培家高、曾祖考皆由甲科入仕,各有著作,曾祖定斋公尤为理学名臣,海内称重。
先君子手刻家集甚多,此集未经付梓,以为抱憾。
培以微官来宣城,获交学博无锡顾南厓,属为考订精审,授之梓人,以承先君子未竟之志而永此书之传焉。
道光甲辰(1844)九月下浣,五世孙男培谨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